目前,全球航空運輸業所使用的飛機2/3以上是通過租賃方式獲得的。據波音公司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的未來近20年內,中國將需要引進5000架新飛機,價值6000億美元。
同樣,在我國,租賃是航空公司重要的飛機引進方式。據統計,中國的民用客機有60%左右是由各航空公司通過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的方式租賃而來的。從世界第一租賃大國——美國——的租賃業發展過程來看,作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租賃市場的確是巨大而有發展潛力的,也是被外國租賃同行十分看好的“世界上最有潛力的市場”。
在第14屆北京航展上,就有多家國內外飛機租賃公司前來參展。
中國飛機租賃市場潛力巨大
飛機金融租賃是金融界一項十分專業的業務,能為航空公司提供低成本資金,并已經逐漸成為航空公司解決飛機購買資金問題必不可少的融資方式。由于民航業是一個具有高投入、高風險、低收益和競爭激烈特點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超過4%,天文數字般的資金需求單靠行業自身積累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外部融資解決。
“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租賃已成為航企引進飛機的一個選擇。與直接購買飛機相比,租賃飛機對航空公司來說可以不用在短期內付出太大規模的資金,改善航空公司在新的租期中的現金流,從而改善航空公司的財務狀況,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同時,飛機金融租賃還可以降低航空公司的經營成本,迅速擴大航空公司的資產規模。
飛機租賃公司的經營模式大多是向飛機制造商購買新客機,租給航空公司一定年限,然后將舊飛機賣出去,這是典型的融資租賃做法。實際上,目前各租賃公司出租飛機的方式和條件多種多樣,除融資租賃外,現在的趨勢是更多地做中長期的經營性租賃,其租賃年限為3~10年不等。
據民航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顏明池介紹,截至2011年8月,在民航局登記在冊的民用客機數量為1257架,其中721架是通過租賃而來的,占到了我國民機總量的57%。據波音公司預測,未來20年,中國需要5000架新飛機。因此,雖然我國本土航空租賃公司均是剛剛起步,但是發展形勢非常好。中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孟祥泰告訴記者,目前,中航租賃的業務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到“十二五”末期,其資產將達到300億美元。而工銀租賃目前已經擁有超過70架飛機,其中75%為窄體客機。“我們近期還將會發行美元債券,以解決海外資本金的問題。”工銀租賃總經理姜波告訴記者。
本土航空租賃業異軍突起
長期以來,航空租賃市場一直被國外金融租賃企業所占據和主導。目前,國際上成熟的租賃機構比國內企業有更多的優勢。例如在價格方面,國外租賃機構可以拿到較低的購機成本,同時也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但近兩年國際頂尖的飛機租賃公司機隊數量有所下降,而國內金融租賃企業的發展勢頭卻不可小覷,它們正在改變國外機構獨占市場的格局。
據了解,截至2010年,由于資金需求旺盛,中國銀行業、進出口公司、航空公司共計成立了16家飛機融資租賃公司,服務對象涉及中國、德國、阿聯酋、美國。事實上,中國的飛機金融租賃真正開展只有10年的時間,具體運作時間更短。飛機金融租賃市場還將會有更多企業加入進來。
發展本土飛機租賃業務、用中資機構的外匯貸款購買飛機,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體現為資本賬戶支出,可以減少外匯儲備并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而償還外匯貸款本息或支付租金則計入流動賬戶項下,對人民幣匯率升值有正面影響。
業內人士稱,本土的飛機租賃業務可以充分發揮租賃特有的促銷作用。組建專業的飛機租賃公司,依托國內飛機制造廠家便捷優質的售后服務,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采用國際通行靈活的租賃經營方式,進行國產飛機的銷售和租賃服務。同時,通過與國際專業飛機租賃公司合作,利用外資和外商的經營管理經驗、技術、市場和客戶資源,積極開拓國產飛機的國際市場,促進國產飛機在國外市場的銷售份額,將對本土航空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姜波向記者透露,工銀租賃近期就將會與中國商飛就C919飛機引進達成協議。
對于租賃公司引進飛機的高稅率,我國一些保稅區的建立對發展本土航空租賃業有著天然的優勢。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委員李燕凌告訴記者,注冊在綜保區的金融租賃項目公司進口用于租賃的飛機并存放于綜保區時,可以享受注冊在國外機構所享受的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政策。境內航空公司向注冊在綜保區內的金融租賃項目公司租賃飛機時,可以視同跨境租賃,可以享受航空公司直接跨境租賃所享有的優惠稅率。
應對挑戰
加大對金融租賃業的支持
盡管我國飛機租賃資產規模增速很快,但是,對資產的專業管理和趨勢的判斷不夠準確以及政策、資金、人才等問題仍是我國企業參與飛機租賃事業遇到的挑戰。
面對這些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首先應從國家戰略角度出臺鼓勵政策,加大對金融租賃業的支持。鼓勵有實力的內資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進入飛機租賃領域,加速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融合,打破外資公司壟斷我國飛機租賃市場的局面。
其次要做好風險防范。近年來,隨著中國對飛機租賃政策的管制放松,事實上國內租賃企業一直都在努力擠進這個市場。但在飛機租賃業務中,要和境外飛機租賃專家設計的高級結構化融資接軌。同時,要加強這些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飛機租賃不僅需要巨額金融資本的支持,更要注重對資產質量和風險隨時隨地的嚴密監控,同時需要全球的資源調配能力來支持。另外,要制定合理配套的稅收政策,改變國內飛機租賃公司稅負過重的狀況。
關于航空租賃人才,姜波認為,目前國內熟悉金融租賃業務的人才非常稀缺。而這項業務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在商務運作上可進可退,在技術上懂得飛機的價值點所在,可以把握核心問題。(記者程婕)
摘自《中國民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