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眾認知度有待提高外,金融租賃業的另一大發展束縛,與資金來源息息相關。
按照2007年頒布的《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金融租賃行業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除了資本金外,資金融通渠道還包括吸收非銀行股東1年期(含)以上定期存款、接受承租人的租賃保證金、向銀行轉讓應收租賃款、發行金融債券、同業拆借、金融機構借款、境外外匯借款等。
而隨著遠東租賃、渤海租賃等租賃公司的上市,資產證券化、上市等融資渠道近來也成為行業熱門討論的話題。
看似選擇眾多,實踐推進中仍然碰到了種種障礙。
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民生金融租賃”)常務副總裁王蓉接受采訪時認為,目前行業資金來源主要來自銀行,渠道單一,而且信貸調控后,無論融資規模和成本都受到了影響。
“我們希望融資渠道和產品能夠更加多元化、多樣化,比如國內除了銀行外,還能發掘保險、信托、基金等渠道,而國外則希望能發行美元或人民幣債等。”她說。
銀行主渠道
據了解,并不是每家金融租賃公司都能自如運用多種融資方式,如發行金融債、外匯借款等。最常用的仍是諸如同業拆借、向金融機構借款等傳統的融資方式。
不過,這兩種最常見的融資方式隨后也碰到了難題。
關于向金融機構借款,2007年的管理辦法并未明文禁止金融租賃公司向母行借款,但2008年初信貸調控時,監管部門曾經窗口指導,不建議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向母行借款。
“銀監會當時是防止銀行通過租賃渠道放大信貸規模,不過向其他銀行借款,明顯會加大成本。”上海一家金融租賃公司的人士介紹。
目前行業的做法多是銀行間達成默契,比如A銀行控股的租賃公司向B銀行借款,B銀行控股的租賃公司則向A銀行借款等。
另外,金融租賃公司向銀行借款,還存在風險資產重復計算的問題。王蓉指出,銀行給租賃借款時,要納入商業銀行風險資產核算,而租賃公司利用借款開展租賃業務時,也要計入租賃公司的風險資產,兩道核算推高了租賃公司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曾有租賃公司向監管層反映風險資產重復核算的問題,不過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
而同業拆借只能作為短期渠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同業拆借管理辦法》,金融租賃公司拆入資金的最長期限為3個月。在融資租賃項目期限一般長達3年至5年的情況下,金融租賃公司面臨的則是資金期限錯配和流動性管理的難題。
“特別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的時候,拆借成本也在上升,對租賃公司利潤也有壓力。”前述租賃人士介紹。
渠道擴大
2009年,信貸環境寬松,金融租賃公司金融債等渠道得到擴充。
當年8月31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14號公告,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并明確規定了申請發行金融債券的具體條件。
公告規定的主要條件有:最低注冊資本不低于5億及發行后最低資本充足率不低于8%;資產質量良好,最近1年不良資產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資產損失準備計提充足;無到期不能支付債務;凈資產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經營狀況良好,最近3年連續盈利,最近1年利潤率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且有穩定的盈利預期;最近3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所發行金融債券1年的利息。
對于商業銀行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公告規定資質良好但成立不滿3年的,應由具有擔保能力的擔保人提供擔保。
2010年6月,華融租賃完成了金融租賃行業的首單金融債券發行工作,發行規模10億元,3年期和5年期各5億元,緊接著9月份交銀租賃也成功發行了3年期20億元規模的金融債券,開辟了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發債融資的新渠道。
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獲取中長期資金,能有效改善租賃公司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但是隨著之后信貸調控收緊,這一融資渠道也受到了影響。包括民生金融租賃、工銀租賃在內,都向監管部門遞交了金融債申請計劃,但至今仍未有第三單金融租賃行業的金融債面世。
另外,金融租賃公司的外匯融資也同樣遇到了瓶頸。
以外匯需求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項目為例。自銀監會《關于金融租賃公司在境內保稅地區設立項目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實施以來,多家金融租賃公司通過在天津、上海、北京等國內保稅地區設立SPV項目公司的方式開展飛機、船舶等資產的租賃業務,以實現風險隔離等目的。
2010年3月31日,民生金融租賃在天津東疆保稅區注冊了第一家項目公司,首架以SPV租賃模式完成的公務機“民生001號”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首航,宣布了我國租賃行業第一家單一項目公司的成立。之后的2010年6月,交銀租賃和招銀租賃也在上海綜合保稅區注冊了6家SPV項目公司。
SPV境外購買飛機,一般需要大量美元融資,國內美元長期緊張,融資成本較高,而境外借低成本美元則涉及到金融機構外債額度審批問題。目前相關部委并未給金融租賃行業明確的外債額度,這成為困擾SPV境外融資的最大問題。
王蓉認為,可以探討金融租賃行業海外發行人民幣債或者美元債的方式,解決金融租賃公司這方面的融資難題。
新型渠道期待
除此之外,目前租賃行業期待的融資新渠道還包括資產證券化,以及與保險、信托、基金等資金的對接。
遠東租賃早在2006年就發行了國內第一單租賃資產證券化產品,今年年中,據傳其第二批11億元資產證券化產品也獲得證監會批準。
不過,金融租賃行業至今并沒有資產證券化融資出現。王蓉認為,中長期的租賃資產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其實非常適合證券化,不過似乎監管層仍有顧慮。目前民生金融租賃探討的模式是將租賃資產項目打包,由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籌措資金的方式盤活資產。
“初期規模在10億~15億,最快年底可以推出。”她介紹,去年以來該公司就在嘗試這種方式,不過當時融資成本過高,沒有發行成功,而今年銀租合作發行理財產品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追求安全投資的保險資金也被認為十分匹配租賃資產。
王蓉透露,她已經與不少保險公司接觸過,對方也頻頻表達了有合作意向,但受限于相關政策,雙方的合作未能實行。雙方甚至設想過,通過銀行過橋,保險公司將資金以協議存款的形式存到銀行,再由銀行放給金融租賃公司,但銀行勢必要收取手續費,無形中成本又增加了。
一些保險人士甚至建議保險公司參與金融租賃的對接,例如租賃公司自籌20%~40%的資金,并以待購設備為抵押物,轉讓租金收取權為額外保證,從保險公司獲取其余的資金。保險公司通過租賃公司的定期還本付息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
不過受制于金融分業限制,目前保險公司向租賃公司借款、內設融資租賃部門或者投資設立法人資格的金融租賃公司都還未放行。
但是國外保險資金投資融資租賃公司的案例并不鮮見。
以美國國際集團(AIG)旗下全資子公司國際租賃金融公司為例。該公司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飛機租賃公司,通過出租和轉售的形式,為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提供商用飛機。目前,其在中國的客戶包括國航、澳門航空、國泰航空、東方航空、海南航空、南方航空、上海航空、深圳航空、四川航空等等。
信貸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上述種種資金渠道暢通,鑒于金融租賃行業今年首次納入央行信貸規??刂品懂?,租賃行業資產規模也無法任意擴張。
據租賃行業人士介紹,與銀行信貸額度控制類似,央行在參考去年金融租賃行業資產增速的基礎上,基本上也給每家租賃公司劃定了今年的新增額度。
王蓉介紹,除了額度控制外,金融租賃公司收取的客戶保證金也納入了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的范疇,要以16%的比例上繳央行,這使得行業的流動性更加緊張。金融租賃公司因此面臨兩難,減少保證金,意味著需要提高融資利率,但客戶一般對利率提高比較敏感。
“特別是議價能力較高的大型企業,如果不愿意接受利率提高,金融租賃公司的利潤就會受到擠壓,中小企業即使接受利率提高,融資成本也會加大。”王蓉說。
而且由于銀行的信貸額度緊張,租賃公司和銀行之間的應收租賃款轉讓業務(也稱融資租賃保理)的難度也在加大。
“今年上半年資產增速受限,我們希望通過轉讓業務多做流量,但是多數銀行都沒有額度,最后只做成了一單。”前述上海租賃人士說。
當然,對于為何非銀行的金融租賃公司也被央行納入信貸控制,行業也是心知肚明。
租賃專家沙泉認為,金融租賃行業結構失衡現象明顯,租賃業務80%以上是融資租賃業務,而融資租賃里又有80%以上是售后回租類業務而非直接租賃。
售后回租雖然是合規的融資租賃業務,不過由于其與銀行抵押貸款類似,很容易被視作銀行貸款替代品而迅速做大資產,但“融資”性質大于“融物”本質,不利于租賃行業長遠發展。
“既然你金融租賃公司沒有實實在在做租賃業務,而是在做類銀行貸款的回租類業務,那央行將金融租賃納入信貸控制,收取存款保證金也不足為奇了。”沙泉認為,金融租賃行業需要正視這個問題。
金融租賃商業模式
民生金融租賃總裁周巍指出,金融租賃行業傾向做簡單的“類銀行”業務,盲目做大資產,確實需要引起重視。
2007年至今,金融租賃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資產規模年底預期達到5000億,他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金融租賃行業的管理者多是銀行出身,在風險控制理念、市場資源等方面都有優勢,因此資產規模迅速放大;二是行業逐漸發展壯大,在法律、稅收等問題上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行業得以較快發展;三是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促進了金融租賃等多元化融資渠道的發展。
不過,相比迅速做大的資產規模,他認為行業最迫切需要的,其實是找到各自的商業模式和核心價值。
“售后回租絕不能和銀行貸款簡單劃等號,但行業很多回租類業務確實和貸款區別不大。”他坦承,金融租賃業依靠這種“傻瓜”業務拼規模毫無意義。
目前多數金融租賃公司的回租類業務占比達到70%~80%,民生金融租賃的占比也在60%左右,不過,多數受訪金融租賃公司都有一個降低回租類業務占比的中長期計劃,如30%左右等。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金融租賃的回租類業務占比相對較低,在今年上半年行業利潤表現也較為突出,排名首位,雖然該公司目前資本金和資產規模都不是行業最大。
數據顯示,2008年4月,民生金融租賃成立,當年年底資產規模達到74億,實現盈利;2009年民生金融租賃的資產規模超過150億,利潤超過1個億;2010年資產規模接近400億,2011年估計可以達到600億,資產復合增長率幾乎每年翻番。
“主要還是我們在商業模式上做了一些探索。”周巍認為,目前該公司定位于公務機和船舶租賃,并且在逐步加強專業能力的建設,另外該公司實實在在做了相當比例的中小企業業務,目前中小企業客戶達到2700家,這些因素同樣對利潤業績有貢獻。
因此,周巍呼吁,金融租賃行業在關注各自資產規模增長的同時,也應專注商業模式、核心價值的建立,擔當起推動行業發展的使命。
“從這一點上來說,如果金融租賃行業的基礎扎實了,融資等問題其實就不是大問題。”周巍介紹,如果金融租賃公司的發展目標是資產規模,資金矛盾就會非常突出,相反,如果放慢一點發展速度,做好商業模式,融資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目前民生金融租賃的主體和債項評級都達到AAA,獲得銀行授信額度近900億。今后為了加強流動性管理,還將進一步提高中長期資金的占比,資金問題已不是最大障礙。
當然,從打通融資渠道的角度,周巍仍然希望監管層能逐步放開限制,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寧心 孟薌
編者按:
融資,融資,還是融資。
自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誕生起,這個話題便久久糾纏著這一傳統而又新興的業務。
這或許與其“出身”及“家族”相關:母公司是資本實力雄厚的銀行,理應不差錢,但這幾年嚴格的信貸調控,使母公司都成了“泥菩薩”。
但更關鍵的原因也許在于金融租賃公司的業務模式。成立至今,近四年的業務長跑,絕大多數金融租賃公司的原始積累都是靠極大的資本消耗完成的。“江湖地位”確立時,亦應是反省之日:如何守業得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