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銀保監會印發的《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銀保監會負責制定融資租賃公司的業務經營和監督管理規則,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具體負責對本地區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督管理。近一段時間,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密集發布融資租賃監管管理細則。據《金融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北京、天津、廈門、青海、河北、廣西6個地區印發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指導意見、指引或實施細則,以加強對轄內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管工作,全國范圍內的行業監管大幕漸次拉開。
地方政策趨緊兼靈活調整
10月10日,廣西地方金融監管局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暫行)》,以強化融資租賃公司監管,發揮融資租賃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其中提到融資租賃公司的注冊資本應當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自由兌換貨幣。
從內容來看,《廣西壯族自治區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暫行)》與銀保監會及各地已發布的融資租賃監管政策及工作指引并無太大差別??傮w而言,各地印發的政策對融資租賃的監管均趨于嚴格,但相較于銀保監會印發的《辦法》,都有一定的靈活性調整。
多地印發的監督管理指引細則中,均提到融資租賃公司的準入門檻,但具體的準入指標有所不同。其中,《廈門市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指引(試行)》規定,“設立融資租賃公司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融資租賃公司申請在本市設立分支機構的,需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倍本┙鹑诒O管局印發的《北京市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指引(試行)》中,準入門檻更高,規定“融資租賃公司的注冊資本應當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限額為2億元人民幣或等值自由兌換貨幣?!?/p>
此外,河北省公布的《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實施細則(暫行)》中,還將“融資租賃公司不得從事的業務或活動”從《辦法》規定的5條增加為10條,并在監管指標中新增了“融資租賃公司原則上不低于風險資產期末余額1%的一般風險損失準備?!?/p>
有業內專家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地方政府對于融資租賃功能的理解、融資租賃與地區經濟金融發展策略的匹配度定位各有不同,基于地方監管的靈活性,融資租賃公司注冊較少的部分地區可能出現龍頭性融資租賃公司,并獲得快速發展機會,這將是一個令人期待的現象。
行業向精細化發展
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密集發布監管政策,在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合規經營的同時,也加速對空殼公司和違規經營企業的清理,促進整個租賃行業經營環境進一步凈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非正常經營類企業的逐步退場,融資租賃行業將更趨精細化發展,行業亂象也將大幅減少。
深圳市金融監管局近期發布的《關于開展融資租賃行業清理規范工作的公告》稱,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全市范圍內牽頭開展融資租賃行業清理規范工作。據不完全統計,隨著各地持續加強對融資租賃公司的清理規范工作,已有超過3000家異常經營、失聯及疑似失聯融資租賃公司登上非正常經營名單,粗略估算,整個行業約三分之一的失聯、空殼企業出清。
此外,《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有部分上市公司開始壓縮或退出融資租賃業務。如晨鳴紙業集團表示,公司將持續壓縮融資租賃業務規模,聚焦造紙主業,逐步剝離非核心業務。A股上市公司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發布《關于出售山鷹(上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100%股權完成工商變更登記的公告》。今年5月,諾德股份擬公開掛牌出售其全部持有的深圳諾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41.46%股權。
前幾年,由于傳統行業增長疲軟,而融資租賃業具有門檻較低、收益高等特征,眾多上市公司紛紛涉足融資租賃業。據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中國融資租賃業發展報告(2016~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共有291家上市公司設立或參股347家融資租賃公司。近兩年來,融資租賃業監管持續加強,融資租賃公司注冊也逐步收緊,尤其是《辦法》對融資租賃客戶集中度提出的相關監管指標,使得部分業務過度集中、從事單一租賃資產金額較大的融資租賃公司面臨較大業務調整壓力。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盲目利用融資租賃公司為自己“輸血”的行為將隨著監管從嚴得到有效遏制,融資租賃行業逐步從一個由小到大、由多到精的方向發展。
從合規經營到戰略轉型
毋庸置疑,隨著監管趨嚴,整個融資租賃業規范發展態勢將進一步加強。
《辦法》對于融資租賃公司業務范圍、公司治理、管理要求、監管指標、監督管理等均作出了具體要求。畢馬威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租賃業調查報告》認為,當前行業內的融資租賃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需要進行差距識別的領域。對于市場主體而言,這也絕非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合規經營問題,而是需要思考如何就監管規則改變帶來的競爭格局變化,進行快速應對和戰略轉型。
由于外部監管環境的調整,租賃市場競爭格局也隨之會發生一定變化,融資租賃公司應結合市場變化重新審視編制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對公司發展規模增速、凈利潤增速等關鍵業績考核指標進行合理調整,以爭取一個可持續的增長預期和更大戰略發展空間。
北京某融資租賃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公司目前已開始發力業務轉型,在業務領域上除了做強傳統優勢業務之外,還將進入新興業務領域。而在業務模式上,也將進一步專注融資租賃本源,將傳統的售后回租業務向直租以及經營性租賃業務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