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a√片在线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欧美成人免费香蕉-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馆v视影院

修訂租賃會計準則規范表外融資行為

文章來源:
發布時間:2011-02-24

       轉發“現行的租賃會計準則在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暴露出嚴重的局限性,龐大的表外融資行為被投資者所詬病。”近日,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孫光國在接受《中國會計報》記者采訪時,針對I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與FASB(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著手修訂在承租人的會計處理中不再區分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會計準則時表示,如何全面公允透明地反映租賃業務的經濟實質,把其產生的權利、義務可能帶來的未來價值變化及走向充分地披露出來,以符合資產負債表的立法精神,應成為這次修訂的重點所在。

  修訂對租賃業會產生影響但不會“致命”

  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會計系副主任崔剛告訴記者,按照當前的租賃會計準則,租賃應在租賃開始日被認定為兩種類型之一,一類是融資租賃,另一類是經營租賃。分類的依據在于與租賃資產所有權有關的風險與報酬是否發生轉移。

  融資租賃,是指實質上轉移了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的租賃?,F行會計準則給出了5條確認標準,符合其中任何之一即可判定為融資租賃。經營性租賃是指除融資租賃以外的其他租賃。站在承租人的角度,現行會計準則規定,融資租賃租入的資產才能進入承租人資產負債表,經營租賃租入的資產沒有放在表內,而是在財務附注中體現。

  正因為此,經營租賃成為國內外公司進行表外融資的一個重頭戲,也是現行準則受人責備的一個重要原因。

  崔剛反駁了會計準則修訂對于剛剛走上正軌的中國融資租賃業來說幾乎是“要命”的觀點。他認為,“此次修訂對租賃業肯定會產生一定影響,目前主要在于經營租賃負債的表內化處理,影響其財務結構,可能因此束縛了企業的借貸行為,但這種‘要命’的看法有些夸張,甚至不妨說是危言聳聽。”崔剛表示,會計游戲規則的改變,并沒有改變交易與事項的實質,會計上不再區分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可能意味著經營租賃或融資租賃這個名詞在會計上消失,但并不妨礙稅法上、財務上、金融上乃至整個經濟學世界繼續“我行我素”地二分或者多分下去。比如,會計對工程建設領用自產產品按成本轉賬,稅法卻并不買會計的“賬”而強硬地視同銷售處理。當然如果稅法等領域深受會計的影響或“左右”,而傾向于借鑒會計上的做法,經濟后果可能會變得嚴重。

  另外,承租人不再進行二分,并不妨礙出租人根據自身發展,開拓經營各種形式的租賃業務(其照舊可以被冠之為經營租賃、融資租賃、轉租賃、杠桿租賃等名目),融資租賃業主要是出租人的事業,所開展的各項租賃業務只要是健康的,會計公允反映了這種健康模式的存在,并不會損害這種模式的健康,否則,這些租賃業務豈不成了“見光死”?這從某個側面暴露出一些不公平現象存在(如分期付款銷售與屆滿轉移資產所有權的融資租賃,本質上并沒有區別,但卻承受不同的納稅負擔)!

  租賃資產使用權的公允價值評估成為焦點

  孫光國認為,“現行的租賃會計準則可能造成同一租賃,對于租賃雙方而言可能被劃分為不同的租賃類型,如何準確地界定二者的界限在實務中有一定困難。”這也是IASB和FASB著手修訂租賃會計準則的原因。

  孫光國表示,所有租賃,不管是所謂的經營租賃還是融資租賃,對于租賃雙方而言都形成了確定的權利和義務,只要符合最新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就應當予以表內確認。這一點主要是針對經營租賃而言的。融資租賃在修訂之前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傳統上的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從本質上講是轉移資產使用權的交易,即二者在本質上有相同之處,如果區別對待則失去了可比性,也在實務中留下盈余管理之機。表外業務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會計的一種挑釁,也暴露出傳統會計的局限性。

  有人認為,承租人的會計處理合二為一,從表面看變得簡單了,但由于較多地使用評估等手段,在實際操作中可能較為復雜,出租人的會計處理也會遇到新的麻煩。對此,孫光國表示,這種看法其實就是對任何公允價值運用所普遍存在的一種疑慮,換言之只要存在公允價值適用的地方,就幾乎會有這種看法。當然租賃又具有一定特殊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租賃資產使用權的公允價值如何評估,會成為一個焦點問題。根據修訂意見,承租人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就其是否會行使租賃標的物資產的購買權(租賃資產所有權轉移)重新評估,由重估引起的租金支付義務的改變應確認為資產使用權賬面價值的調整。重估涉及多個因素,如利率(折現率)、未來期間和各個時期的現金流、概率等,復雜性、或然性以及由此引發的可操作性與可靠性顯而易見。

  就出租人而言,可能遇到的麻煩在于混合模式的運用:在租賃開始日,出租人應根據是否保留租賃期內或租賃期后與租賃資產相關的重大風險或報酬,確定采用履約義務法還是終止確認法。如果保留了與資產相關的重大風險和收益,應該按照履約義務法:出租的資產在報表上,收取資金的權利再確認一項資產,相應的,提供的服務、提供資產的義務確認一項負債。在中國,據悉普遍支持終止確認法,也是現行會計準則的做法。

  孫光國認為僅僅采用終止確認法,的確不失為一種簡便統一做法,并且已經為大家所喜聞樂見。

  但這具有一刀切的性質,為利用租賃準則操縱損益提供一種可乘之機,履約義務法與新的會計準則制定所秉承的資產負債觀相符,符合新準則的立法精神。畢竟會計上的資產與負債,具有豐富的蘊涵,其預測價值是與資本市場有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導致租賃規??s水

  之前有專家擔心,修訂征求意見稿的執行,將按照購買和銷售處理,同時把融資租賃割裂成兩個交易,造成了操作難度和成本壓力。崔剛卻認為操作難度并沒有加大,但隱性的成本壓力有可能出現。

  崔剛告訴記者,融資租賃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貨真價實的資產交換。他接觸到這樣一家外企,辦公室電腦是從電腦公司租賃而來,租期5年,屆滿時繳納名義購買價款1美元。試想這和電腦公司分期付款銷售電腦有何區別?但在會計上這被認定為融資租賃!當然如果把電腦公司換為租賃公司,其形式上的隱蔽性增強,貓膩也會因此而存在。視同購買和銷售可能既洞察其實質,會計處理也會因此變得簡化和易于理解。

  崔剛認為,如果征求意見稿最終得以通過并實施,租賃業可能會因為經營租賃負債的表內化而限制了企業的借貸行為等,導致租賃規模有一定的縮水,相關租賃公司的競爭力因此受到一定影響。至于財政部與稅務總局正在研究考慮將租賃行業納入到增值稅征收范圍的行業里,這應當說是在會計改革之前稅收征納上早就遇到的變相銷售的租賃(如實質上可能是分期付款銷售)的稅收規避而產生的漏洞問題(一個征收營業稅,一個征收增值稅而導致的不公),而會計改革充其量提供了改革的契機。租賃行業會不會因此雪上加霜,應當根據具體的稅收條款來具體測算,比如改征增值稅的話,納稅人認定(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的設計等將會影響其納稅負擔的高低。

 

摘自《中國會計報》 2011年0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