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0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中國平安旗下專業從事融資租賃的子公司——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租賃”)頂住壓力,全年實現核心凈收入113.26億元,較2019年上浮16%;實現核心利潤44.84億元,較2019年大幅上漲14%,總資產高達2779.6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1%。
歷經8年發展,平安租賃深耕傳統租賃業務,洞察先機主動變革,各項指標位列行業前三,旗下小微金融頂住各方壓力,整體業績穩中向好,截至目前已為全國31個省市的3萬余家小微企業客戶提供超370億元資金支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優勢,疫情期間依靠科技賦能開展線上化服務,助力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創新業務模式,構建覆蓋小微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閉環。
戰“疫”:科技賦能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新冠疫情一度讓各行各業被迫按下暫停鍵,為盡可能幫助中小設備商、制造業客戶加速復工復產,平安租賃小微金融通過構建7*24小時線上化服務體系,讓1萬+中小微企業在最困難的時候獲得設備融資支持,實現逆勢產能擴張,并以基于IOT監測的安指數為金融機構和政府園區提供復工率重要參考。
線上營銷,解決供需問題?;谠O備商的營銷困境,發揮“小設備”平臺“科技+渠道”優勢,疫情期間通過舉辦“線上展會”和“工業物聯數字生態大會”,讓設備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即可參展、觀展?;顒永塾嬑?0萬人次在線參與,觀眾覆蓋全國82%省份城市,響應抗疫號召的同時解決設備供需問題。
遠程盡調,無接觸放款??蛻敉ㄟ^APP完成征信授權、現場拍照,提交融資需求,租賃客戶經理基于客戶申請內容視頻或電話與客戶取得聯系,深入了解情況,并快速上報。遠程盡調項目優先審批,電子簽約完成合同簽署,遠程在線審核放款,滿足自動起租條件的系統自動放款,全程高效無接觸。
線上自動審批,提高服務效率。為應對疫情下客群風險特征異常波動,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設備手環等技術持續升級風控3.0網狀模型,全面客觀評價客戶資質,量化評估疫情對客戶的真實沖擊,有效避免“數據偏見”導致客戶融資難,實現對20%的客戶自動準入,綜合人工審批后整體通過率達90%以上。
安指數,提供復工率參考。疫情期間發布“安指數-復工指數”,對28個?。?68個地市)、3200余家存量小微企業進行回訪,結合“設備手環”收集的26個三級子行業、8000余臺設備運行數據,同步參考各地政府開工管控措施,推算出小微企業復工指數以及制造業各主要細分行業設備開機比率,為同業、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和政府園區提供重要參考數據。
破局:創新模式構建企業服務閉環
當下,融資租賃行業的交易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獲取租賃項目—金融市場釋放資金”的單一模式。通過搭建多層次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在擴大資產交易規模的同時,形成合作體系的需求越發明顯?;诖?,平安租賃小微金融不斷創新業務模式,構建了多樣化、多維度的企業服務閉環。
擔保中心合作,豐富融資途徑。在集團及公司牽頭下,與上海市財政局下屬事業單位“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鸸芾碇行摹焙献?,目前為其合作量最大的融資租賃公司,并成為擔保中心最早開展批次擔保合作的融資租賃公司。探索高效服務新模式的同時,也向天津濱海新區等更多地區做模式輸出和復制。
經營性租賃試點,提供一站式服務?!捌桨矇艄S”探索經營性租賃模式,由平安租賃提供閑置設備和客戶訂單,浩鯨云科技提供廠房和系統管理,昆山市友濤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和昆山人社局解決人工,四方各自發揮其獨特優勢,互補協作,為企業徹底解決設備資金、訂單容量、人工成本等投資風險,一站服務賦能小微企業,同時帶動當地就業,助力昆山市政府數字化建設。
IOT設備手環,傾聽設備心跳。利用錙云科技輕物聯技術聯合開發的IOT設備手環,除了有效緩解企業經營資金融資難題,管理人員還可以實時監測設備異常,避免故障停機或不當操作,并監測每個工人、每臺設備,每天的生產量、生產效率,以優化人員、生產管理和工藝。同時,企業的閑置產能也被高效利用,從而增加收入。
銀租合作,優勢互補賦能企業。平安租賃與平安銀行充分發揮各自業務優勢,線上線下互補高效協作為企業賦能。平安租賃基于對制造業的深度理解、設備運營管理、手環物聯網優勢,平安銀行發揮客戶稅務、信用等大數據優勢,聯合打造面向中小微制造業的銀租合作產品,豐富產品類型提高放款額度,有效解決企業資金難題。
憑借優質產品和服務,以及獨樹一幟的業務創新模式,平安租賃小微金融品牌形象穩步提升,2020年先后獲得《21世紀經濟報道》頒發的“金貝獎-卓越普惠金融創新服務平臺獎”, 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頒發的“2020年度上海融資租賃行業‘十佳創新案例’”,等殊榮,綜合實力受到政府、市場及行業認可。
平安租賃小微金融將繼續在平安集團“金融+科技”戰略方針下不斷探索,堅持扎根實體,實時關注企業發展動態,持續推進產品和業務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自身競爭力,從而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共生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