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融資租賃行業的經營監管和合規建設正穩步提速中。
自2018年5月融資租賃公司監管統一至銀保監會后,去年10月以來,我國多地已掛牌組建了金融監督管理局,而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典當行等行業的監督管理職責也劃轉至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
2019年4月以來,四川、天津兩地先后頒布了首部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其中明確提到對融資租賃的監管細則。5月底,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典當行等三類機構規范健康發展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規范融資租賃公司業務經營活動,促其合規發展。
地方監管強化經營管理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著重強調了我國金融監管要加強功能監管,更加重視行為監管。從監管統一落地和地方監管出臺的條例來看,對于融資租賃行業而言,由主體監管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過渡也是其監管轉型的核心。
比如,《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中均提到,“融資租賃公司建立完善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形成良好的風險資產分類管理制度、承租人信用評估制度、事后追償和處置制度以及風險預警機制。”對租賃公司在業務的風險管控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此外,《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還強調了融資租賃公司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托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不得借融資租賃的名義開展非法集資活動以及從事違反國家規定的其他活動。此舉強化了對租賃公司合規經營的要求。
而上海市發布的《意見》中,更是從九個方面對融資租賃等三類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強化經營管理”提出相關意見,并強調了融資租賃公司等三類機構需加強信息報送,報告重大事項。比如“直接或間接在境內外上市、發行債券、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發生單筆金額超過凈資產10%的重大損失或賠償責任”等,進一步加強了對租賃公司的事中事后監管,規范企業健康發展。
探索分類監管曙光已現
一直以來,業內對新監管的總體期待是保持行業總體穩定,能夠實現功能統一下的差異化監管和分類適度監管。此次上海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的《意見》中,探索分類監管的曙光已現。
《意見》中表示要“探索分類監管,開展聯合懲戒”,明確提到,要根據機構股東及高級管理人員情況、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情況、業務發展情況、合規經營情況、經營風險情況、落實監管要求情況等因素進行監管計分,在監管計分基礎上開展年度監管評級,并根據監管評級結果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實施分級分類監管。
天津市租賃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任衛東表示,對于新的監管模式,租賃公司總體上都希望進一步推動和扶持這個行業的發展,特別是針對中小型租賃公司,還是希望監管方案能夠實現相對有差別的“量體裁衣”的監管模式。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對于大型的金融租賃公司、內資租賃公司、外商租賃公司而言,其已有了較為穩定的客戶群和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對中小租賃公司來說,特別是服務細分領域的小型租賃公司,大多是靠自有資金和股東資金來投入,客戶群還不穩定,對其進行監管不能進行“一刀切”,更需要監管的扶持發展。同時,中小租賃公司還需要地方有關部門為其創造一個產業發展的良好平臺,特別是對進入到新型行業的租賃公司,為其提供一些扶持發展的服務和幫助。
租賃公司尚需突破傳統思路
在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出臺相關條例之后,租賃行業對于中央監管部門出臺融資租賃企業監管辦法的呼聲也愈發高漲。
公開信息顯示,銀保監會公布的2019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中,就包括了修訂《融資租賃企業監督管理辦法》。這也意味著,在今年年底之前,租賃行業統一監管后的新監管辦法將出臺。
可以預見的是,新的監督管理辦法出臺后,會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助力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發展環境,但同時,也會給一些融資租賃公司經營管理帶來新的挑戰。為了更好地迎接新監管政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租賃公司還需進一步夯實自身發展實力,轉變發展戰略,尋求新突破。
實際上,融資租賃的市場功能定位就是生息資產的投資。在《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中也提到,融資租賃公司開展業務活動應當確保租賃物權屬清晰、真實存在且能夠產生收益權。
在這些范圍之內,租賃公司或可打開思路,比如,租賃物不僅僅局限于新設備,二手設備也可以為租賃業務發展帶來新的增量。
任衛東表示,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二手設備的需求非常大,尤其是飛機、船舶、汽車等二手租賃資產,在這個新興市場內,國內租賃公司將大有可為。我國大型租賃公司做飛機設備租賃業務,大部分都是一手設備,而在國外,80%的租賃公司都在做二手飛機租賃,比如使用了20年、25年以上的飛機,還仍作為租賃物使用。由于二手設備租賃成本較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會有十分廣闊的發展潛力。
此外,《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中還提到,要鼓勵和引導融資租賃公司對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融資租賃知名專家屈廷凱表示,完善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建設要素、服務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企業也是租賃公司實現突破發展的方向之一。
一般來說,產業鏈的上游企業都是大中型企業,資金充裕。相反,產業鏈的下游小企業或是科創企業,卻往往缺乏資金,但其手里卻擁有比上游大企業更好的債權。屈廷凱建議,各地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可以積極鼓勵設立區域性或專業性的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和中小企業應收賬款交易平臺,從而拉動社會資金,加速資產流轉,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