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今天召開的“2018年中國擔保論壇”上表示,總結融資擔保行業25年的發展歷程,融資擔保行業已建立了五大體系。融資擔保機構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小微和“三農”的初心,只有堅持這個目標融資擔保行業才能夠承擔起國家賦予融資擔保機構應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
李均鋒認為,融資擔保行業建立了五大體系。第一,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度規則體系。2010年《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為行業發展和監管建立了基本制度,2017年8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了監管制度的不足和局限性,為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監管和融資擔保機構依法經營提供了法律依據。今年年初,銀保監會也與條例相配套,出臺了四項配套制度,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建立了中央地方各司其職的監督管理體系。目前,融資擔保行業由中央金融監管機構負責規則和制度的監管,由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機構的日常監管。這一監管體制經過8年運行效果是好的,有利于統一監管規則,有利于壓實監管責任,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
第三,建立了結構合理、競爭有序的結構體系。目前,已經建立了國家融資擔?;?、省級再擔保和省內融資擔保機構三級組織體系,這個架構初步形成,農業現代擔保體系也正在發揮作用,融資擔保機構減量增資的效果明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服務能力增強,民營擔保公司和外界擔保機構也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第四,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擔保產品體系。經過25年的發展,擔保業務及產品涵蓋的范圍已經從初級的銀行貸款擔保擴展到債券發行擔保、基金產品擔保、信托產品擔保等其他融資擔保。
第五,形成了多方共同支持的政策扶持體系。
李均鋒表示,融資擔保行業25年的發展經歷了多次起伏和變革,雖經歷風雨但仍砥礪前行,在提升社會信用、促進資金融通、推進普惠金融發展和改善金融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擔保行業也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和能力,得到了國家、社會各方的重視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