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上交所市場信用保護工具業務開始試點,并成功達成首批信用保護合約。這是上交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指示精神,落實證監會關于探索運用成熟的信用增進工具、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債難問題有關工作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交易所市場完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的積極探索。上交所通過市場化的信用保護工具,引導市場修復對民企債券的投資信心,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當日,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證券成為首批信用保護賣方,共達成2筆信用保護合約交易,參考實體包含了不同主體評級的民營企業,分別為紅獅控股集團(民營企業,AAA)和金誠信(民營上市公司,AA)。國泰君安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為上述民營企業近期發行公司債的主承銷商,其為自己主承的民營企業客戶提供信用保護,有利于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提升市場信心,保障民營企業債券的順利發行。
以國泰君安和浙商基金某產品達成基于紅獅控股集團的信用保護合約為例,參考實體紅獅控股集團近日在上交所公開發行“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2018年扶貧專項公司債券”,該筆募集資金全部用于“精準扶貧項目”—會昌紅獅水泥項目(該水泥生產項目位于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西江鎮,屬于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有效創造了當地貧困人口的就業)。國泰君安是該單扶貧專項公司債的主承銷商,浙商基金某產品已成功認購該期專項扶貧債,國泰君安向浙商基金該產品提供紅獅控股集團在交易所市場所發行公司債的信用保護。據悉,由于投資者對于主承銷商為該期債券提供部分信用保護存在預期,投資者認購踴躍,全場認購倍數達3.03倍,發行票面利率為5.5%,處于簿記區間5.5%-7.0%下限,低于同期行業整體水平。信用保護工具的推出有利于打消投資者對于民企信用風險的擔憂,擴大債券投資者群體,提高債券發行成功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上交所先行先試推出信用保護工具,開創了券商服務企業客戶的新模式,券商可以為發行人提供“公司債券融資+信用保護工具”的綜合融資解決方案,這將顯著增強券商承銷機構服務企業客戶、特別是民營企業客戶債券融資的能力。試點期間,信用保護工具將重點支持暫遇流動性困難的優質民營企業和雙創企業債券融資;定價上由金融機構自主決策,實行市場化定價。
下一步,上交所將盡快制定信用保護工具相關業務規則,以便更多符合標準的市場機構為客戶提供相關信用保護服務和產品,更好地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進一步提升交易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