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體經濟的“毛細血管”,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質量的提升。
而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是困擾中小微企業成長的關鍵問題。事實上,通過應用融資租賃功能,可以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燃眉之急”。其具備的產融結合、期限靈活的特點,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可有效彌補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短板。
機遇已至 小微企業渴求多樣化融資
當前,我國共有7000多萬戶的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普遍意義上,我國廣大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融資貴等問題依然突出,“求資若渴”的現象普遍存在。
近年來,在金融服務領域,國家主管部門高度重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對小微企業加大扶持的政策也在持續加碼。
日前,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小微企業融資情況座談會上也表示,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部門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制定出臺促進小微企業融資的相關政策措施。
融資租賃這一獨特的金融工具,可在服務中小微企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早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融資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中小微企業融資租賃服務,鼓勵融資租賃公司發揮融資便利、期限靈活、財務優化等優勢,提供適合中小微企業特點的產品和服務。
當下,加快融資租賃業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恰逢其時。據中國租賃聯盟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已達6萬億元,在新監管、新環境的大背景下,我國融資租賃業已站在了業務轉型升級的歷史新起點。尋找業務新的盈利點,走專業化深耕、差異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已成為業內共識。
實際上,目前國內租賃公司的主要客戶仍是針對大型工程設備企業,相較于飛機、船舶、車輛等傳統大型設備的租賃業務,直接面向小微企業的租賃業務還有待進一步突破,可成為租賃公司下一階段差異化競爭的發力點。
此外,據世界租賃年鑒統計,在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其融資租賃市場的滲透率平均水平在15%至30%之間。并且,在設備投資方面,金融租賃也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而當前,我國融資租賃市場滲透率仍不到10%,與歐美國家相比仍有差距。由此,在龐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市場驅動下,我國租賃行業服務中小微企業仍具廣闊潛力。
租賃介入 靈活破局小微融資之困
事實上,在實體經濟對金融服務需求多樣化的背景下,融資租賃具有產融結合的突出特點,相較于銀行信貸等傳統的融資方式,依托于靈活的租賃功能,可以拓寬中小企業和涉農企業的融資渠道,并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融資租賃集融物和融資于一體,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對企業整體資信能力要求較靈活,而且租金支付靈活,有利于引進外資,規避利率和匯率風險,具有減少設備陳舊風險、優化資本結構等優勢,能夠有效對接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拓寬其融資渠道,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當前,租賃業內已有一些公司加快了中小微租賃業務的探索,面向小微企業開展工業機床、車輛物流以及農業機械等多種中小類型設備的租賃服務,以此彌補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如蘇銀金融租賃,其2017年小微企業業務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小微企業業務余額占比已達73%,支持授信500萬元以下客戶達400多戶。又如中關村科技租賃,其致力于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設備租賃解決方案,其服務的客戶近90%為科技型中小企業。
此外,平安租賃也在2016年將小微金融業務板塊作為發展的重要創新條線,以“小企業+小設備”的小微企業租賃模式展開業務,針對小微企業短、頻、快的資金需求特征,通過集約化獲客、標準化產品、模型化風控、制式化流程,將融資租賃滲透到一臺設備從產出、運行到淘汰的生命周期,覆蓋一家小微企業從初創、成長到成熟的發展周期。
深耕市場 平衡業務與風控成本
破解小微企業融資之困局,將對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起到促進作用。實際上,中小微企業由于固定資產少、產品服務相對單一,相較于大型企業來說,其信用風險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此,面向中小微企業開展租賃業務,對于租賃公司自身的風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需要正視的是,當前我國融資租賃公司已超過9000家,但對大多數融資租賃公司而言,其自身的資金條件與銀行系的金融租賃公司相比,不具備太多優勢。在切入風險相對較高的小微租賃業務之時,需對內部風控和外部風險都有清晰的認知。
有租賃業內人士表示,做中小微企業租賃,需要融資租賃公司結合自身條件,加強對市場的判斷,平衡好業務和風控的成本,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細分業務進行深耕。
如中關村科技租賃,其通過“創投租賃”的商業模式,通過“租賃利率優惠+低比例認股權”兼顧了目標客戶和租賃公司兩方的利益。一方面,中小企業可以在創業初期,用不到5%的認股權出讓獲得利率優惠;另一方面,租賃公司也可利用較高的投資收益,來化解中小企業的高風險,以此來解決風險和收益之間的矛盾,同時增強了客戶黏性,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防范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應該在租賃業務的全周期,對承租人、租賃設備和擔保人等所有環節持續關注,加強預警管理,預防風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