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金融租賃行業而言,過去的5年是快速發展的5年。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圍繞“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生態文明建設、深化醫療體制改革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金融租賃行業服務實體、擴大融資、加強創
新,依托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發揮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優勢,著力發展飛機、船舶、海工平臺、工程機械租賃業務,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提供了有力支撐。
政策與機遇驅動行業高速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具有融資和融物雙重屬性的金融租賃,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漸為社會廣泛了解與認可,關注度逐步提升。
5年間,金融租賃行業在監管、稅收、法律層面的政策環境得到了持續優化。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飛機租賃業發展的意見》,為金融租賃公司開展飛機租賃業務帶來了利好。
2014年,銀監會從準入條件、業務范圍、監督管理方面對《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隨后還發布了《金融租賃公司專業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同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對租賃物善意取得、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認定等問題進行了司法解釋。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發揮產融協作優勢,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提升金融租賃服務水平,加大對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等8項具體的發展意見,進一步確立了行業的合規框架與發展方向。
2016年,“營改增”試點在全國全面推開,降低了金融租賃行業的稅收負擔。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國已成立的金融租賃公司達到63家,獲批籌建或獲批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有4家,另有4家金融租賃公司擬成立。
作為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的金融工具之一,在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常態下,金融租賃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圍繞國家戰略的實施,金融租賃公司積極拓展業務空間,支持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一飛沖天:飛機租賃乘勢而上
2017年,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C919大飛機試飛成功。在國內外多達600架的訂單中,金融租賃公司的身影頻頻出現。據統計,在全部訂單中,金融租賃公司的訂購數量已經超過了400架。
這是金融租賃公司對“中國制造”的一次有力支持,也是行業助推中國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縮影。
通航產業建設遍地開花,民航實現快速飛躍,對于大飛機有著旺盛需求的航空公司不再依賴自有資金購買,而是尋求融資租賃的方式?!逗娇战鹑冢喊l展前景備受長期投資者關注》報告顯示,租賃減少了航空公司的初始資本支出,可提供最新技術和機型,并允許航空公司按需求靈活調整機隊規模,已成為航空業的核心組成部分。
5年來,在《關于加快飛機租賃業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指引下,伴隨著民族航空工業的崛起,國內金融租賃公司的飛機租賃業務蓬勃發展,規模持續攀升。
據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6月末,僅天津完成的飛機租賃業務就多達923架。
不僅是大飛機數量不斷刷新紀錄,在模式上,飛機租賃業務也頻頻實現突破,保稅租賃、飛機離岸租賃、聯合租賃等數十種創新模式涌現,幫助金融租賃公司順利“引進來”與“走出去”。
經過多年深耕,中資的金融租賃公司在逐步打破飛機租賃市場長期由外資壟斷這一局面的同時,積極將自身業務觸角延伸至國外,目前其服務范圍已遍及亞洲、歐洲、美洲等地區。
大飛機租賃僅是金融租賃行業助力航空租賃發展的一個方面,金融租賃公司在公務機租賃、直升機租賃領域也積極布局,力爭做大做強。
乘風破浪:船舶海工租賃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首次將建設海洋強國提升為國家戰略,明確提出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在“海洋強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指引下,海事金融的發展迎來了歷史機遇期。金融租賃公司乘勢而上,從摸索試水到全面展開,船舶租賃、海工平臺租賃項目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擴張。
據銀監會數據,截至2017年3月末,在60家金融租賃公司中,已有23家公司開展了船舶租賃業務,行業船隊規模達到了989艘。今年,天津東疆還完成了1座石油鉆井平臺的租賃業務。
航運市場持續低迷是船舶租賃從業者們共同面對的難題。金融租賃公司化挑戰為機遇,發揮融資與融物相結合這一優勢,通過直租、售后回租、經營性租賃等方式,幫助船舶制造企業加快設備升級、產能過剩的航運企業盤活存量資產,從資金提供者逐步轉變為國際航運的參與者。
隨著在全球航運市場的深度參與,我國金融租賃的國際化與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在全球范圍內,能力也得到了認可。中國的金融租賃公司陸續與德國、荷蘭、巴西、新加坡、比利時等國家的班輪公司、船務公司、航運公司以及海貿公司進行了合作。
跟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中國的金融租賃企業通過國際合作,將船舶、鉆井平臺等高端裝備租賃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優化租賃資產配置的同時,有效推動了中國高端制造的“走出去”。